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「中華文化體驗計劃」──宮廷服飾放大鏡工作坊
為豐富學生的全方位學習經歷,本校課外活動組於2025年3月28日帶領同學參加由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舉辦的「中華文化體驗計劃」。
「中華文化體驗計劃」承蒙旭日慈善基金贊助,以故宮博物院的珍貴文物及國家的文化遺產為主題,為學生安排在學校以外的體驗活動。是次參加的工作坊是介紹清代宮廷服飾,讓學生進一步認識皇帝服飾的特點,並透過手繪帆布袋創作活動,加深對龍袍十二章紋的認識,同時能自己設計兼具傳統文化內涵和現代元素的作品。
我們到達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「故宮學堂」上課。
同學們專心聆聽導師介紹清代服飾特點。
同學有幸試穿皇帝的吉服袍(皇帝在重大吉慶節日所穿的服飾),並讓大家數一數服飾(身體前後、兩袖、衣襟內)如何繡有九條龍。
吉服下擺排列着代表深海的曲線,稱為水腳。水腳上裝飾有波濤翻捲的海浪,挺立的岩石,這種紋樣被稱為「海水江崖」,寓意福山壽海。。
聽完介紹,同學們興奮拆盒動工。
皇帝服飾常用的裝飾圖案中,寓意最為深刻的,當屬「十二章紋」。「十二章紋」包括:日、月、星辰、山、龍、華蟲、宗彝、藻、火、粉米、黼、黻。
清代服飾中完整的「十二章紋」最早見於乾隆。把十二章紋應用於服飾上是代表皇帝政治權威的至高無上,更寓意君主的各種美好高尚品德能福澤百姓。
禮盒中有塑膠彩及兩款不同尺寸的帆布袋給同學盡興創作。
同學們學習完「十二章紋」的文化內涵後,便融入自己的作品中。
導師選出優秀作品。
工作坊完結後,我們移師至展廳8,觀賞展覽:「流動的盛宴——中國飲食文化」。
明代及清代的文人雅士,為出遊能享用美酒佳餚,設計了多層帶格提盒,收納食物、碗筷、杯碟、酒壺、酒杯,方便攜帶。
虛擬餐桌上放滿點心給大家虛擬點餐,體驗當代飲食器具的前世與今生。